7月22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主辦,以“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為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正式拉開帷幕。堅持深耕公益無障礙道路,vivo應邀出席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適老化、聽障人群服務和未成年人守護等方面展示了豐碩的社會責任應用成果,描繪了人文科技賦能下的美好生活圖景,以有溫度的科技為數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vivo軟件產業發展總監曹宇瓊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未來,vivo將持續致力于提供數字包容服務,消除數字鴻溝,持續洞察特殊群體需求,按照適老化要求繼續推動vivo智能終端優化升級,為老年群體創造價值。根據障礙群體的實際需求,開發更多聽障、視障輔助能力,迭代出更多對人們有益的產品。幫助老年人、障礙人士等特殊群體更好地融入智能化、數字化時代。”
打通線上線下通路,vivo多元探索適老化解決方案
作為最早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精神要求,深度參與智能終端適老化標準制定的智能手機廠商,vivo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用充滿溫度的科技幫助老年用戶跨過認知障礙、聽視覺弱化等門檻,從老年用戶實際需求出發,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著力解決其在使用互聯網等智能技術時遇到的難題。
線上層面,vivo陸續在手機終端上線遠程協助模式、發布“簡易桌面”應用、推出Jovi語音助手等,大幅降低用機門檻,方便老年用戶更便捷地享受互聯網智慧服務;同時,vivo不斷優化其牽頭開發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快應用,先后上線“老幼健康碼助查詢”功能、電子社?“親情服務”、關懷模式、老年人辦事服務專區等,幫助老年用戶更加方便的體驗數字政務。線下層面,vivo已在全國20多個地區的800多家售后服務中心發起“關懷服務計劃”,通過定制《教老年人使用手機》、專家一對一服務、實體教學等多元并舉的全天候服務方式,幫助老年用戶及時解決用機問題,打造更加溫暖、貼心的用機體驗。
推動無障礙交流,vivo為聽障人群打造“科技耳”和“科技口”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存在近3000萬聽障人士,但僅有1萬名聽障專業服務人員;由于價格高昂,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應用率也不到5%。許多聽障人士正常社會生活不便、交流受限,容易與外界信息脫節。vivo始終密切關注每一位用戶的需求,對于各種特殊群體實施無差別服務,致力于用科技彌補他們與健康人士的鴻溝。
去年12月,vivo與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合作發起了面向聽障人群的公益項目——“聲聲有息”公益計劃,通過無障礙功能研發、無障礙設備公益捐贈、聯合調研、公益幫扶和公益倡導等方式,改善聽障人群的溝通現狀和生活品質。在無障礙功能研發層面,vivo已經推出了“聲音識別”、“vivo聽說”和無障礙通話等無障礙功能,從多方面滿足聽障人群的溝通需求,為特殊人群打造“科技耳”和“科技口”。同時,針對重點需求低收入聽障人群,vivo特別開啟了捐贈無障礙電子設備等活動。此外,為了更好的服務聽障人群,vivo還開通了一支特殊的人工服務通道,線上線下相結合,為聽障用戶解決使用煩惱。
助力兒童守護,vivo幫家長為孩子營造安全、健康環境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并獲得良好的教育。作為負責任的中國企業,vivo持續關注家庭用戶需求,以科技力量幫助家長為孩子提供全方位守護和成長教育支持。在充分研究國家教育綱要、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核心文件的基礎上,vivo結合家長和孩子雙方的實際需求,打造了兒童模式和孩子守護APP兩大“核心環境”。
在兒童模式中,vivo為家長提供了視力保護、應用管理、時長管理等功能,幫助防止兒童近視、預防不良信息和避免過度沉迷;同時,vivo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提供了細分化內容支持,寓教于樂,充分滿足兒童整個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并為家長提供成長報告,幫其更加深入的伴隨孩子成長。即便家長與孩子使用的是不同手機,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守護APP”為使用vivo手機的孩子提供守護和關懷,包括隨時獲知孩子位置了解其安全情況,并管理孩子手機使用時長;同時,孩子守護APP還可通過貼心提示幫孩子養成良好使用習慣。
以科技傳遞溫度,vivo積極投身數字中國建設
始終堅守利他共贏,以“眾樂”贏得信任的vivo,堅信「人文科技」的力量:科技并不是冰冷的,而是能夠溫暖人心的。有關適老化、聽障人群服務和兒童守護等一系列應用建設的生動實踐與最新成果,是vivo通過科技力量革新未來生活的積極嘗試,是vivo在邁出中國科技創新步伐中留下的“人本烙印”,亦是vivo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信息化浪潮下,vivo將不斷優化、升級智能終端和智慧服務,為老年人、聽障人群和關心孩子成長的家庭用戶等群體擁抱數字時代提供長期動力。步履不停,公益不歇,vivo亦將積極拓寬視野,向更多用戶群體“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賦能數字中國建設,以“有溫度的科技”構建更加美好的數字世界。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